坐缸(和尚圓寂後的程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尚圓寂後的程式古代訓練青樓女子的秘技
指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後舉行的一種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如果幾年後開缸,缸內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但我們絕不能從一個修行人圓寂之後,有沒有留下舍利子,甚至有沒有化身肉身舍利(即:肉身佛,肉身不腐),來判斷他的修行成就。佛教講求從自身出發去思考問題,僧侶圓寂後能否為後人留下舍利、後人又是否有機會得見舍利,這都要看因緣。有幸見到舍利,佛教中稱其人有福報,如果沒有就說明因緣未到。我們更不能以有無留下舍利評判該僧侶的修行成就。
基本介紹
中文名:坐缸詞性:集合名詞學科:佛教意義:“坐化”與“缸葬”的合稱
“坐缸”,是一個佛教集合名詞,即“坐化”與“缸葬”的合稱。所謂“坐化”,是指一個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夠於臨終之時,端然坐直而至命終,故又稱“坐亡”或“坐逝”。“坐化”之所以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境界不同於凡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就是臨終時的姿勢是坐著,而一般人都是躺著的;其二,就是表明無疾而終,臨終時沒有痛苦。所以,在很多佛教史傳中,對於坐化之人的臨終狀態,多有“奄然”、“恬然”、“怡然”、“無疾”等描述,但並無坐化之後將屍體安放於何種容器中之記述,且對於坐化後之遺體一般予以火化。所謂“缸葬”,又稱“瓮棺葬”,是指將屍體放入一種陶製容器中予以安葬。這種喪葬習俗可以追溯到距今約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因為該時期的彩陶工藝十分發達。現今出土的“瓮棺”,大多是兩個瓮對接合扣起來,且在兩個瓮底都有一個小孔,意謂便於死者靈魂出入。所以說,這種“缸葬”文化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流行了。佛教僧俗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最早出現於明代。明代明河法師所著的《補續高僧傳》卷十六中有云:“季善,祖鳳陽人……示寂後,真身覆以缸龕,藏天真石洞中。”此處記載的即是將屍體裝於缸中進行安置,是典型的“缸葬”。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般是在僧人圓寂後,將其盤坐裝殮於一個特製的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再密封缸體安葬。後世僧人選擇“坐缸”,主要目的是為了成就所謂的“肉身不壞”。佛教對“肉身不壞”之追求,最早源於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根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臨終之時,曾囑咐其弟子摩訶迦葉持佛衣缽入定,保持肉身不壞,等待彌勒菩薩降世成佛,度化眾生。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魏、晉、南北朝、隋、唐多有肉身不壞之記載,此時普遍採用體表塗以生漆等物以隔絕空氣,其中最典型的的為六祖慧能真身像(參考《六祖壇經》)。錢倉出土清和尚缸葬
相關詞條
坐缸(和尚圓寂後的程式)指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後舉行的一種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如果幾年後開缸,缸內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但我們絕不...
缸葬實行“坐缸”的當日,林上水先在大缸底部擺好壽衣與小木凳,然後讓父親“坐”在木凳上,露出頭部,雙手分別搭在膝蓋的位置。接下來,缸內的其他空隙用木炭、包裹...
坐缸(古代訓練青樓女子的秘技)坐缸是古代青樓訓練女子的秘技之一。...... 坐缸是古代青樓訓練女子的秘技之一。青樓里的鴇母,依據每個幼女的身體形狀,挑選一口水缸,讓她們坐在水缸沿上,開始時,...
肉身佛肉身佛是活佛圓寂之後經處理之後的遺體。高僧的遺體開放給各界祭悼,祭悼完畢,則進行防腐處理,將骨灰或遺體直接存放於坐缸之中。三年後再行開缸,如果缸內的活佛顏...
彌光法師2011年10月16日晚上,在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石觀音寺,圓寂三年多坐缸的彌光老和尚開缸,發現老和尚遺體非常完好,皮膚還有彈性,當初裝缸時候是光光的頭,長出很長的...
紅薯澱粉傳統生產的工藝流程如下:原料選擇-水洗-破碎-磨碎過濾-兌漿-撇缸和坐缸-撇漿-起粉-乾燥。⑴原料選擇:由於紅薯品種不同,其品質與澱粉含量也不同,即使同一品種,...
福厚長老2016年圓寂坐缸三年肉身不腐,金身正式塑成。 [1] 目錄 1 人物經歷 2 金身塑成 福厚長老人物經歷 編輯 福厚長老,字今龍,泉州崇福寺首座,紫帽山普照寺監院。...
明淨法師「我坐缸後不許火化,日後就是不壞真身」,囑弟子他和慈明法師是同修,日後除禮拜他之外,也要禮拜慈明法師,圓寂後六年整,於一九九九年農曆八月十三日開缸視其顏...
熱門詞條
淹水
陳孝萱
搬家
208
為你寫詩
港口宮
國都大飯店
無頭騎士異聞錄
大馬士革
about
CLOVER
狗狗搜尋
妾本嫡出
我的皇后
甘油三酯
photo
黃權
打上花火
台65線
訂婚儀式
實木餐桌
黑道特種兵
體內射精
士林夜市
Georgia
誘騙
候鳥來的季節
Slend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