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正值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就长沙发展新蓝图、吹响征程新号角之际,由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长沙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由衷感谢组织关怀,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得以充分感受到组织上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成长的关心。
始进清华校园,我和同学们就能充分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勤勉务实的校风学风。一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栋梁。今天的清华人更是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以生生不息的活力展现着新时代的清华精神。伫立在清华学堂旁刻着“行胜于言”铭言的日晷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一个声音仿佛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学致用,慎思笃行。
本次培训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十分丰富,课程体系包含了“理想信念”、“能力提升”及“视野拓展”三个板块。课堂上名师大家的智慧风采不断激发出同学们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观看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陈列展,并聆听唐少杰教授的“党史与国史”课程,使我在重新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复兴历程的同时,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重大社会历史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董晓宇教授和戴宛辛教授同大家的分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政府治理转型”及“互联网+与政务创新”专题,为我们认识新形势下政府治理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体制革新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导我们基层政务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予以重新审视;通过对当前财税金融形势政策、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城市文化品牌战略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在深入了解科学发展新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为长沙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而努力的使命感;通过青年干部成长及素质提升的系列研讨课程,使我们青年干部群体对自身成长规律及努力方向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
尤其让我精神振奋的是此次培训班在课程安排上体现出对民族工作相关课题的高度重视。开班第一堂课就由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中央民族大学的李俊清教授为大家作“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的专题辅导。民族工作具有特殊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李教授的授课从世界范围的视野和当代中国的现实出发,多维度系统阐释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应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路径,为指导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起到了开阔视野、厘清思路、激荡思维、升级观念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我深受启迪,备感鼓舞。
短短十余天的学习,我始终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问题,从“领会学习意图”、“突出问题导向”和“遵循学习规律”三个方面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加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展示少数民族青年干部的精神风貌。如主动担任课堂主持,认真参加分组研讨,积极分享学习微心得,热情参与班级文艺表演等。通过参加各项班级文体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的校园文化,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青年干部培训班大家庭的温暖。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也实践了友爱互助,团结进步的班级理念,加深了与同学们的友谊。
短暂的培训已经结束,但学习是青年干部成长永恒的课题。有理由相信,以此次清华学习培训为契机,我们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一定能够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能力,在知行合一中担当责任使命,以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在促进省会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四更”长沙建设的事业征程中践行新理念,彰显新作为。